我喜歡旅遊、看電影、K漫畫、讀小說而且是要故事性強的小說。瓊瑤可以,金庸不賴,村上春樹必讀,灑狗血的台劇韓劇有時間也不錯過。

 

這幾件事情有個共通點,就是透過這項嗜好,我可以窺見另一個世界,進入另外一個人的人生,但又不需要負擔任何責任。

 

歸納起來,我應該是對於我所不熟悉的世界有興趣。所以任何事情只要可以滿足本性中類狗仔的好奇心,應該都可以成為我的嗜好吧,我想。

 

不過我們畢竟不是狗仔。沒有動力也沒那份體力。還是讀讀小說與看看電影就好。

 

是的,若沒有小說,我們怎麼知道印度的貧民窟樣貌?若沒有「追風箏的孩子」、「燦爛千陽」、「幸福招呼站」,世人如何一窺阿富汗現況?

 

卡勒德是個計程車司機(原來,阿富汗也有計程車……),在首都喀布爾做生意。他的哥哥去世之後,他的父親做主,將嫂嫂與他送做堆,以便繼續互相照顧。這個女人,在電影裡面沒有名字,安靜的做事,沒有抱怨地接受公公的安排。

 

即使我已經比二十歲時多活了很多年,知道他人的人生不是自己的,每個人的命運與選擇,底層可能都有一些其他人所無法理解的考慮,但看到這兒,我仍覺得真是不可思議的逆來順受。不過,從電影裡描繪出的阿富汗大環境來看,很顯然,她應該是沒得選。

 

卡勒德已有三女,盼望能有個兒子。那天,他載了個女客,收到了棄嬰。48小時之內,透過替嬰兒尋母的過程,看到了被戰火摧殘的喀布爾--宵禁、物資欠缺、泥沙風塵遍佈的泥土路上,走著傷殘的人物。人們的話題是他國的侵略。棄嬰,或為了100美元而認嬰的女人們,都是被生活給逼著了。

 

因為撿到了小孩,只好去買奶粉。奶粉應該是來自侵略國吧,我猜,很貴。買了奶粉就買不起奶瓶,最後只好用可樂瓶當奶瓶。可樂也是來自侵略國。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部電影:上帝也瘋狂。可樂瓶顯然有更多我們沒有想到的多元用途。導演們不約而同的以此來彰顯另一種、有別於戰爭的侵略。

 

不需要擔心這是慘不忍睹的故事。電影中的世界,物質匱乏,但心靈豐富。最後的結局是溫暖的。小人物們什麼也無法改變,但至少,沒有忘記心存希望。這樣的劇情走向,多多少少,是來自導演的人生領悟吧。

 

相關網站

 

http://blog.sina.com.tw/kabulikid/

http://kabulikid.swtwn.com/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t Sp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