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人與人的關係真的是很難的一道課題:從 兩兩 之間的父子、母女、情侶、夫妻、同事到群體之間的家族、部落、信眾、乃至國家社會,總有難解的習題,延伸出討論不完的話題。

 

一部電影,不一定能好好演出一種關係,但【天堂邊緣】卻很厲害地將三個國家,三個家庭,多種關係,深刻地傳遞到觀眾的心。

 

一個在大學教書的兒子是怎麼看待把妓女帶回家做情人的父親(與妓女)?父親最後為何失手殺了這位情人?是幫父親贖罪嗎?兒子開始替父親死去的情人尋找失聯的女兒而回到土耳其,後來又有了怎樣的際遇?

 

做了多年的單親媽媽,怎麼面對女兒是同性戀的事實?獨自扶養女兒至18歲,又是如何能將:「我沒有辦法管你了,你自己要想辦法……」說出口?叛逆的女兒所擁有的熱情與追逐的力量,卻又是來自自己的血液。所以面對悲傷的結局,該對誰訴?

 

歐盟的經濟力量,成為解放東歐獨裁內政的關鍵。但除了經濟影響力,有許多人性的本能,早就跨越政治、文化、宗教的隔閡,成為普世皆然的價值觀。片尾用了聖經和可蘭經上關於「亞伯拉罕獻祭」的相同記載,便是神來之筆。即使我沒有信仰,答案也昭然若明。

 

 

演員我都不熟,只知演妓女的女演員,曾在阿莫多瓦【我的母親】當中演出(【我的母親】是另一部我超愛的片,有空再來介紹),但顯然都非泛泛之輩,所以沒有那種演出力道不均衡的狀態。

 

影片中的人物對未來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感,但卻都熱情洋溢。我看到德國女大學生邀請當天才認識的陌生異國少女回家住的橋段,讓我覺得這應該是西班牙或菲律賓片才會有的情節。所以後來知道這是德國片時,真是覺得看走眼了(但還是懷疑,導演是德國人嗎???)


 

至於拍攝手法呢,這種從後面的故事講起,以鏡頭伏筆導引前因並連結異鄉各種巧合的人事物,不知道叫什麼手法,只記得前年底布萊德彼特主演的【火線交錯(Babel)】當中,就被導演阿利安卓用的爐火純青。我個人的感覺是後攝的【天堂邊緣】雖未青出於藍,但論技巧之成熟也不惶多讓(但以故事結構來說,火線交錯倒是更為交錯就是)

 

如果你想沉澱心情,擴展格局,請把老公、小孩、太太、地下情人、老闆、同事……所有會干擾你的旁鶩支開,一個人好好欣賞這部年度佳片:天堂邊緣 - The Edge of Heaven。又,如果最後你能安靜的把這部電影看完,也跟我一樣覺得是部好看的片,那請務必不要錯過【火線交錯】與【我的母親】。看完這幾部電影的那幾天,即使站在意氣風發的馬英九面前,相信我,在你心中的世界會讓你覺得高他很多等的。

 

官方網站-edgeofheaven.swtwn.com
中文部落格-blog.sina.com.tw/edgeofheaven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he_Edge_of_Heaven_(film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t Sp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